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正文

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院牵头开展重庆医科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暑期学校分会场活动

点击次数: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0日

为增进研究生学术交流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22年暑假期间,重庆医科大学举办第二届研究生暑期学校。7月7日至7月8日,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院牵头、基础医学院及生命科学研究院协同参与,共同举办暑期学校分会场系列课程宣讲。本次课程宣讲为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线上通过腾讯会议进行现场直播,线下的举办地点为重庆医科大学图书馆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院会议室502。

7月7日,在上午的首场讲座中,来自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院的张鸿声教授系统地介绍阿尔兹海默病的细胞与分子致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张鸿声首先对阿尔兹海默病及其临床症状进行了一个简单介绍,随后对其分子与细胞致病机理、致病假说、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讲解。然后结合现阶段实验室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简要介绍小胶质细胞来源的APOE参与阿尔兹海默病病理进程的分子机制研究。最后对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院基本情况和主要研究方向进行详细地介绍。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热情的询问了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院的相关情况,并在两场讲座的休息时间对学院进行了参观。

同日上午第二场讲座,由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院的王超教授主持。讲座开始后王超播放了一段关于阿尔兹海默病的公益视频,视频中一句“我成为了妈妈的妈妈”道尽了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家属的心酸,也让在座的同学们感受到了这种疾病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巨大负担,为后续讲述阿尔兹海默病的机制与治疗做好了铺垫。讲座主要围绕Tau蛋白病展开,其主要是一种以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在大脑细胞内异常堆积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病、额颞叶痴呆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等。讲座介绍了Tau蛋白病的发病机理、分子机制和防治手段的一些探索和假说。

同日下午的讲座主讲人为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在读博士李强。医学信息学专业的他带来了关于人工智能的介绍与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医学领域的交叉学科应用方法,呼应了重庆医科大学提出的“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推动医学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理念。讲座中,李强讲述了学科融合的趋势,尤其是现在的很多研究都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随后对人工智能的学习方法进行了介绍,再联系到在小分子研究过程中,无论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在分子筛选和分子生成中的应用,还是实验阶段的RNA-Seq和CMap分析,都大大加速了新药研发的进程。其学科交叉的思维方式为在座的同学打开了新的研究思路。

7月8日上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研究员文波主讲了首场讲座。文波以一个纠缠的线团为引,从核基质、核体两个角度阐释细胞核超微环境对基因组三维结构的组织作用。在讲解过程中文波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科研工作者对基因组三维结构的探索过程和逐步完善的理论,对3D基因组进行了一个背景介绍。随后讲述了团队在细胞核内“非染色质超微结构”对3D基因组的调控作用方面所作的研究,并在讲座最后介绍了团队的各位成员。讲座结束后,文波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院,了解了研究院目前的建设情况,加深了学院间的信息交互与合作。

7月8日上午,第二场讲座嘉宾为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与遗传教研室教授任春光。任春光以分享科研感受为切入点,介绍了自己学习时的心得体会与科研历程。科研中虽会遇到很多挫折,但挫折中也蕴藏着机会,而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就像任春光教授在学生阶段的科研中试图建立斑马鱼髓白血病模型,然而斑马鱼并未出现白血病的表现。他通过仔细观察研究,发现转基因鱼中动静脉分化出现异常,最后进行了NRAS调节动静脉内皮分化的研究。之后任春光对实验室目前关于中性粒细胞的一些研究进行了分享。

本次暑期学校分会场的线上线下参与人次共计112人次。同学们通过这五场讲座中教授与学长的交流分享,学习到了关于阿尔兹海默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了人工智能在医学上的应用,也加深了对细胞三维结构和中心粒细胞的认知,学习到了科研工作中思维方法和经验故事,通过暑期学校不同学院的讲座学习到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帮助同学们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